2026年新都一中教学设施如何和教学设施介绍是怎么样?首先,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期学校开展教师成长青春教态精进课堂新都一中、桂湖小学、东湖小学2025年三校新教师岗前联合培训第八日纪实的活动,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2026年新都一中教学设施如何
新都一中教学设施一流,据学校官网2017年4月显示,学校土地面积86580平方米,建筑面积77525平方米,教学班66个,在校学生近4000人。
二、2026年新都一中教学设施介绍
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设了综合楼和教学楼,面积7000多平方米,包括办公、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室、图书阅读和演讲厅。学生和教师食堂50毫米。×8泳道标准游泳池,400M×8跑道环形标准运动场,3000多人的看台,体育馆,购买书籍、电教、实验设备130多万元,学生宿舍7栋(有洗漱、淋浴、卫生间、壁橱、写字台等。).学校为教职工建造了多达283套三室一厅、三室两厅的单元住房。
三、新都一中近期新闻
盛夏骄阳炼真金,三尺讲台展锋芒。2025年7月15日,新都一中新教师岗前联合培训进入第八天。今日,我们将迎来暑期培训的第二次无生上课展示。如果说第一次是“初试啼声”,那么今天就是“亮剑时刻”。每位新教师将用15分钟,展现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和对课堂的驾驭。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新都一中教科室主任李凤萍、新都一中教务处主任赵博涵、新都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张胜组成专家评审团,对新教师的“实战课堂”进行点评和指导。

上午8:00,三位新老师围绕前一日的学习内容进行分享。经过前日沉浸式的课堂观摩,以及与前辈们深入交流教育经验后,他们对课堂实践的理解已然更上一层楼。几位年轻教师一致认为:课堂的核心要义始终是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唯有立足真实学情,才能精准锚定教学目标,让教学流程的设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课堂中更需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变化,敏锐捕捉他们的眼神反馈与互动反应,以此为依据灵活调节课堂节奏、优化教学板块,让每一分钟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收获。
备受关注的第二次“无生试讲”环节于上午8:20正式拉开帷幕。在首次“无生试讲”结束后,新教师们认真吸纳了专家团队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围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核心环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优化与打磨。经过这段时间的精心调整,此次呈现的课程内容在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学情适配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更精准地贴合了新都一中的课堂教学标准,展现出新教师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扎实进步。
语文组教师试讲的课文是《劝学》,经过上次的打磨之后,她们在教态、语速以及授课节奏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学组教师试讲的内容是《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他们尝试从生动且日常的例子出发,讲解“集合”的概念,抓住学生兴趣点。物理组教师试讲的内容是《参考系
时间 质点》,他们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说明“质点”的定义及在物理中的作用。
化学组教师试讲的课文是《氧化还原反应》,李在扬结合视频讲解,细致入微地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生物组教师讲解的内容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谭心悦老师捋清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历史组教师试讲的课文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史诗吉老师的讲解活泼生动,引人入胜。地理组教师试讲的课文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徐露老师将课文中的知识与《流浪地球》的内容相结合,使得课堂妙趣横生。

美术组教师试讲的课文是《美术鉴赏的意义》。陈凯老师通过讲解《簪花仕女图》与《虢国夫人游春图》,使大家明白“鉴赏”与“欣赏”的区别,理解鉴赏的意义。
在对新教师第二次“无生试讲”的点评中,各位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相较于第一次试讲,新教师们在教学呈现上有了显著进步,这种成长背后必然离不开他们课下的潜心钻研与刻苦打磨。同时给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核心原则:重质轻量,聚焦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在质不在量”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原则。专家明确指出新教师不必急于完成一课时的全部教学任务,而应遵循“一课一得”原则,优先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关系,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核心知识点。同时,专家建议当堂练习的题目不宜过多,1-2个精准题目即可实现有效反馈,避免因题量过大导致学生精力分散。此外,需注意提问设计,应减少问题数量、提升问题质量,确保每个提问都准确清晰,让学生能聚焦关键思考点,而非在过多问题中迷失重点。
二、教学表达优化:精准清晰,节奏得当
教学表达的准确性与节奏控制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新教师的课堂存在语速过快的问题,这会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思路,专家建议新教师需有意识放缓语速,给学生留出消化信息的时间。同时,教师的提问必须精准清晰,避免模糊表述,确保学生能快速把握问题核心。在知识点讲解上,教师可进一步优化示例选择,让案例更精准贴合知识点,减少理解偏差。此外,课堂过渡衔接需自然流畅,避免生硬跳转,让知识呈现形成完整逻辑链。
三、师生互动与课堂氛围:贴近学生,建立信任
新教师在师生互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一特质拉近与学生距离。专家强调新教师可利用自身亲和力,大胆与学生交流,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建立情感连接,尤其在行知课这类注重实践与表达的课程中,更需结合学生实际调整内容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表达,而非停留在难以实践的理论层面。。
四、教学辅助与仪态规范:细节保障,仪态得体
细节准备与教师仪态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授课中,教师的声音大小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专家建议准备扩音设备(如“小蜜蜂”),确保声音清晰传递到教室每个角落。新教师授课时需注意仪态规范,专家建议避免来回频繁走动,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干扰,让学生能更专注于教学内容。这些细节准备与仪态调整,是保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
五、教师角色与优势发挥:立足定位,释放潜力
新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课堂角色定位。新教师在行知课中可依托自身的亲和力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班级管理中逐步培养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让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在专业课程中,新教师也需放松心态,授课中可通过更松弛的状态感染学生,让复杂知识点在轻松氛围中被理解,真正释放新教师的活力与潜力。
在此次“无生试讲”中,新教师不仅要进行授课,也要充当学生,对其他新教师的课堂进行聆听学习,以及给出自己的意见。
蒋超老师认为,在视频导入环节,建议重点观察问题设计的靶向性。优质的视频导入不应仅是视觉刺激,播放前抛出的问题需精准锚定教学目标——可以是引导学生关注视频核心信息的“聚焦式问题”,如“这段实验视频中哪个操作细节与课本理论形成呼应?”;也可以是激发关联思考的“迁移式问题”,如“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推测视频中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探究方向观看,才能避免视频沦为单纯的“课堂调味剂”,真正实现“观有所感、思有所得”的效果。
何京鸿老师认为,PPT制作的格式规范背后,藏着对学生思维习惯的隐性培养。建议关注PPT的排版逻辑与知识呈现节奏:是否通过标题层级(如一级标题标重点、二级标题列分支)清晰展现知识框架?是否用不同颜色、符号突出核心概念与易错点?是否在复杂知识点处插入思维导图或对比表格?这些细节不仅让课件更易读,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梳理信息、如何建立联系”,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总之,新教师以“学生”身份走进课堂,既是学习者也是共创者。带着这些观察视角去听课,既能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工具箱”,也能以新鲜视角为授课教师提供参考,让每一次听课都成为教学成长的“双向奔赴”。
今日的无生课堂实践,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课。专家的精准点评如明灯指路,指引新教师的成长。这场演练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跑线。带着专家悉心指导的金玉良言,满载着同伴互助启迪的宝贵收获,新教师们将怀揣热忱与反思,追逐真实课堂的广阔天地,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持续打磨、精进教学艺术,向着更高远的教育理想坚定迈进。
以上就是2026年新都一中教学设施如何以及教学设施介绍的情况介绍,学校还设有多功能实验室,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备而先进,为学生的求知之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础,助力他们在学术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育。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四川高中学校新闻,请大家继续关注前景通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