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教学设施如何_教学设施介绍

日期:2024-12-3022    来源:互联网

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

推荐专业

欢迎咨询学校老师电话:17360295594

2025年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教学设施如何和教学设施介绍是怎么样?首先,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在校园内,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近期学校开展实外西区初中地理、生物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的活动,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2025年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教学设施如何

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教学设施一流,学校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成实外教育有限公司。2016年7月,学校通过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省级评估验收;2016年10月,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学校入选成都市“领先高中”项目学校。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有600多名教职工,其中450多名教师;有87个教学班,4400多名学生。

二、2025年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教学设施介绍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拥有独立的科技馆、艺术楼、学术报告厅;专用钢琴室、练习室、书画室;完整的信息系统,如校园广播、电视和教学多媒体;丰富的体育资源(体育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学生宿舍为4人标间,配有卫生间、淋浴间、中央空调、书桌、衣柜等成套设施。

三、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近期新闻

在这个多元融合的时代,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随着新课程、新教材及新中考政策的陆续实施,初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为积极应对这一变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实外教育集团初中综合组于12月11日在实外西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以“民以食为天”为主题的地理、生物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

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

食物,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与生物学知识。从一粒种子的生长到餐桌上的佳肴,每一步都与我们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本次活动旨在探讨食物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在地理与生物教学中融入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本次活动紧扣课标要求,聚焦生地素养,通过探索与实践,引导教师们用更科学的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

本次教研活动由成实外教育集团初中综合组组长庞新老师主持。成实外教育集团课程和质量中心副主任谢剑英,实外西区党委书记、校长肖明华,实外西区校长助理王建强、李江原,四川天府新区地理教研员蒋福祥,四川天府新区生物教研员王仕敏,实外西区全体政史地生教师和成实外集团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实外西区党委书记、校长肖明华先生致辞。肖明华校长首先对光临本次活动的专家和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紧接着,他强调了老师研读新课标,加强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肖明华校长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集团初中综合学科的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生物组陈陈老师和地理组钟天平老师联合执教《民以食为天》(生物地理跨学科课程)。食物作为我们生存的基础,其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了水稻和小麦的生长环境,揭示了“南稻北麦”的成因。陈老师首先通过讲述袁隆平发现第一株杂交水稻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展示水稻和小麦的生长习性表格,学生认真观察数据并展开讨论,不仅了解了地理环境对水稻和小麦分布的影响,还提高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并逐步树立尊重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随后,陈老师介绍了袁隆平团队的研究历程和成果。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他的团队通过不断努力,成功培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对袁隆平院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表示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接着,钟老师展示一系列数据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粮食形势的严峻性,思考粮食危机和粮食浪费现象。学生围绕“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拓展延伸环节中,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

最后,两位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粮食安全和节约粮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点滴做起,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堂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川天府新区生物教研员王仕敏老师对《民以食为天》一课进行了精彩而细致的点评。该课程紧扣生活实际,融合生物学与地理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粮食作物水稻的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辨别水稻和小麦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过程及营养成分,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理解了粮食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本课课程设计核心任务明确,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同时,教师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在教学价值方面,该课程不仅传授了知识,更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如均衡饮食、粮食安全意识等。总体来看,这是一节成功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课,通过关键要素的整合和核心任务的完成,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丰富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成外美年校区的黄超老师进行有关跨学科主题的微讲座。本次微讲座呈现了一个“打造低碳美丽校园”的案例,通过将“如何设计规划校园,让我们的环境低碳美丽”这一驱动性问题,拆解成“校园如何规划”“哪里可以做到低碳”“我们美化得怎么样”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子主题,整合地理、数学、美术、生物等多个学科知识。学生充分讨论后,选择了绿植和能源这两个子课题。这个部分的课题主要采用项目式活动,主要从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前期准备、中期实验、考察,后期汇报和最终的成果展示这几个部分组成。接下来,地理和生物老师结合主题,把初中地理、生物的核心素养目标和知识契合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核心素养目标及时调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组织教学,使学生参与最大化,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让学生想得更有价值,学得更有成效。最后,把学生的研究成果通过组建城市规划局的方式,以3D打印技术进行落地。

成都市优秀教师、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大数据与评价中心副主任、四川天府新区初高中地理教研员蒋福祥老师做了题为《素养目标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讲座。蒋老师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和价值、设计与实践、主题类型及学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基层学校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指导。蒋老师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以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相关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的综合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角和思维。蒋老师重点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跨学科学习需要围绕主题,应该更多地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实施。

专业卓越领航向,倾心搭台助成长。活动最后,成实外教育集团课程和质量中心副主任谢剑英女士为授课和进行分享的老师颁发证书,并作总结发言。她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尤其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教学内容整合、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拓宽视野和领域。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交流,更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碰撞。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研,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

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跨学科教研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之旅充满乐趣和收获。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教育的田野上播下智慧的种子,共同见证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美好时刻。

以上就是2025年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教学设施如何以及教学设施介绍的情况介绍,学校还有一个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的科学探索提供了重要保障。图书馆书籍丰富,阅读环境舒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优秀的教学设施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成都市西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四川高中学校新闻,请大家继续关注前景通升学网。

温馨提示:若以上文章还没解决你的问题,想了解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更多信息,可访问库中的 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页面,或咨询老师热线: 17360295594或加入电话进行交流咨询!

相关推荐

前景通中职网

版权所有成都前景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前景通中职网帮助您选学校、找学校、看学校